当您在雁荡山游玩时,除了欣赏秀美风景外,还会看些什么呢?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摩崖碑刻,犹如散落的一颗颗珍珠,使雁荡山山水间蕴含古风,为仙山增添了无穷魅力。雁荡山摩崖碑刻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谓异彩纷呈。有的反映了当地的重大事件,有的记录了前人开发景区的艰难过程,当然更多的还是记游留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是雁荡山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座丰富的书法艺术宝库。如唐代杜审言,宋代沈括、朱熹,明代杨宗业、张文照,清代阮元、梁章钜、李桓、孙熹,近现代的康有为、章炳麟、郭沫若、邓拓、潘天寿、陆俨少等人,都留下了题刻。

沈 括
朝代:宋
位置:位于雪洞左壁
位置:高62公分,宽11公分,楷书,直写
沈括不仅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我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所著《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熙宁(1074)四月察访温台地区,曾到雁荡山考察,留下了两处题名,并写下了《雁荡山》一文,提出雁荡诸峰是由流水浸蚀作用而形成的看法,比号称“地质之父”的英国人郝登在《地球理论》一书中所阐述的流水浸蚀作用的学说,要早700年,是世界地质史上最早论断。“栗子”很多,
,举不胜举。今天,我们跟着摩崖石刻游雁荡山,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游览线路:灵峰——灵岩——大龙湫
转载自:雁荡山旅游微信公众号,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