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十大名小吃
2011-12-29 11:21:07
访问量:2944713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1 崇武鱼卷
崇武鱼卷作为闽南一带的特色菜之一,历史悠久。早年,在崇武地区也有许多民间菜肴,然而在岁月的滔洗下,唯有鱼卷仍备受人们喜爱,留传下来。这不仅源于鱼卷味鲜质嫩、顺滑可口。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崇武渔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崇武人对于团圆的期盼。以海为生的人,顶风钻浪,时时冒着生命危险,人们最重视平安团圆。因而蕴含了这一美好愿望的鱼卷,便成为婚宴上不可或缺的菜肴,也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同时也是泉州的十大名小吃及十佳美食之一,深受各旅游观光游客的赞赏。
主要原料:
新鲜马鲛鱼浆、淀粉、葱、肉、蛋清、精盐、味精
2洪濑鸡爪
经营者:南安洪濑红毛鸡爪店
洪濑鸡爪成为泉州鸡爪的代名词是近几年的事情。早年,洪濑鸡爪只在当地小镇受到欢迎,后来因其特殊风味逐渐成为送礼佳品,许多外地人返乡总要带上一点。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洪濑鸡爪在短短几年内就声名远播。
本次获得“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的洪濑“红毛”鸡爪店创办于1989年,经过多年发展,从原来的小作坊演变到目前拥有多家分店的连锁企业。该店的徐老板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洪濑镇从事卤料制作,在多年的经营制作中,他结合闽南传统和卤料制作方法,经过多次研究与试验,制作出风味奇佳的系列卤料,成为新华都购物广场指定消费食品,深受闽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人们的喜爱。
红毛鸡爪选料上乘,配方独特,运用纯熟技术手工制作。其成品质地饱满、颜色鲜艳,吃起来嫩中有脆,香中带辣。据该店的老板娘透露,他们拥有一锅烹煮了16年的上等原汤,也正是这锅汤,保证了红毛鸡爪口味的独特与纯正。鸡爪的营养价值颇高,含有丰富的钙质及胶原蛋白,多吃不但能软化血管,同时具有美容功效。
现在,红毛鸡爪不仅在市区设置了密集的经营网点,在石狮、晋江、南安等县市也拥有多家分店,甚至在深圳、厦门,也能看到其踪影。徐老板表示,该店一方面将继续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将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工夫,如生产真空包装的鸡爪。
3猪血汤
经营者:水门国仔美食店
“想不到利用猪血也能烹出如此美食。”许多第一次光顾水门国仔美食店的顾客在品尝了猪血汤以后都不禁发出赞叹,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猪血吃起来应该是干涩、无味的,谁料到该店猪血汤里的猪血块竟然富有弹性,且香润可口。
本次获得“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的“猪血汤”出自于水门国仔美食店,这是一家拥有三家分店的“中华老字号”。回忆起创业初期,谢老板笑着说,当时就凭着一辆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叫卖。后来,他四处向人求教,研究独特配方,在经营面线糊的基础上推出具有特殊风味的猪血汤,获得了巨大成功。
猪血汤怎么做才会香嫩?谢老板的秘诀就在其做法上:以大骨熬汤,并加入特殊香料,用大勺子将已经融成块的生猪血放入汤中,并随时注意火候的掌握。他表示,猪血汤做得好的话,汤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猪血块光滑且富有弹性,仔细观察还可看到上面的丝丝纹理,这体现了火候上面的功夫。
配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调味,一碗猪血汤就算做好了。端上桌来,香味扑鼻,沁人心脾;送之入口,其味爽口,回味悠远。
谢老板说,猪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血功能,食用时如能加入油渣、大肠等作为辅料,味道肯定会更为浓烈可口。
4肉夹包
经营者:“臭记”美食店
泉州的肉夹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传统婚宴上必备的面点之一,老一辈的人叫它“虎咬狮”。
现在泉州人一提到肉夹包,就想起“臭记”美食店,它是全市惟一一家将肉夹包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平均月销售量能达到两三万个。该店的许老板原本是一名厨师,他在书籍上偶然看到肉夹包的制作方法,随后就对它进行了研究及多次改良。他表示,现在的肉夹包在口味上与传统肉夹包有很大区别,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特点。
据介绍,“臭记”肉夹包采用纯等五花肉,并精选上等面粉,配上高浓度的香料,加入蒜泥、香料制作而成。肉夹包虽然外表朴实,但只要咬在嘴里,一股浓郁香味就满溢而出。其面皮松软,肉有嚼劲,咸香适口,口味多变,也难怪诸多食客给了它“中国汉堡”的美名。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肉夹包将猪肉与蒜泥和在一起,更利于人体对肉类营养的吸收;而35%-37%的蛋白质含量,又是最适合人体健康的营养比例。
许老板表示,“臭记”一向坚持“小吃+大餐”的经营模式,其制作的小吃盛宴,在美食节上获得“金奖风味小吃宴”称号;另外,该店还侧重于传统闽南民间土菜的挖掘与创新,其新产品富贵金猪在推出后也即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5槟榔芋泥
经营者:泉州绿洲西餐厅
绿洲芋泥原料精选槟榔芋头、白糖、猪油、葱头、花生、芝麻等。据此次选送单位绿洲西点餐饮有限公司的主厨戴加强先生介绍,要做槟榔芋泥首先要把芋头刨皮,每个切成数块,在蒸格上蒸熟取出,放案板上,用棍或刀面压成茸,要压得很细,没有核块,然后将芋茸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猪油、打散的鸡蛋、熟油搅拌调匀,抹平碗面,上蒸笼蒸1小时后取出,戴主厨还介绍道,槟榔芋泥做成后吃起来有细腻圆滑、味道芳香等特点。
绿洲西点餐饮有限公司自创办以来已走过18个年头,公司领导诚心创业,并长年坚持“品质第一、卫生第一、服务第一”,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同。该公司总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推出一种“西菜中吃、中菜西吃”的中西结合的经营方式、中西结合的用餐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顾客认可,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据了解,现在绿洲西点餐饮有限公司已经在泉州开设了4家分店,现在正准备向厦门进军。
6白鸭汤
经营者:阿彬白鸭汤店
阿彬白鸭汤,是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即用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的“红面番鸭”为主料,配上13种中草药烹制而成。阿彬白鸭汤营养丰富,汤浓味美、肥而不腻,闻名遐迩,令食客津津乐道。
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在不朽之作《本草纲目》中写道:白鸭肉最良,药食最佳,有补虚祛寒、和脏腑、利水道等作用。
据阿彬老板介绍,自从他开店以来,这道美味可口的白鸭汤,就深受本地食客的欢迎,一些海外侨亲、台湾同胞每次到泉州都会慕名而来。阿彬白鸭汤不仅吸引众多小吃爱好者,而且也吸引了福建电视台、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台湾电视台也曾两次飞跃海峡进行采访报道。
阿彬介绍说,为了共同做大做强这一已注册的“阿彬白鸭汤”,他准备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加盟。
7肉燕
经营者:龙宫高 丽巷小吃店
龙宫高丽巷肉燕主料为干肉燕皮150克,精瘦肉300克,辅料为水发虾米20克,净荸荠50克,葱白50克,味精12克,精盐10克,猪骨汤800克,干淀粉50克,芹菜末、胡椒粉、芝麻油适量。
龙宫高丽巷小吃店老板孙秀珍女士介绍说,加工肉燕时要将精瘦肉槌成泥,虾米、荸荠、葱白均剁成细末状,取小盆放入肉泥,加入精盐、味精搅拌数分钟,至肉有黏性且表面光滑时,加入干淀粉、虾米、荸荠、葱白等,再搅拌均匀成馅料,干肉燕皮切成6厘米方片,每张燕皮中间放入馅料(约5克),然后把燕皮合拢捏紧,放入沸水锅中氽熟,捞起,盛入汤碗中,把锅置旺火上,当猪骨汤烧沸,放入精盐等调好味,浇入装有肉燕的汤碗中,撒上胡椒粉、芹菜末、芝麻油即成,吃起来质嫩味荤,鲜美爽口。
在谈到此次搬迁新店时,孙秀珍女士介绍到,搬迁新店是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长期以来,他们就以质量好、品位高等受到客户好评,但是原来的店面较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他们就把新店搬迁到鲤城龙宫巷这个交通方便、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孙女士还介绍说,小吃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改良的,因此她们还将不断探索,为消费者献上色、香、味等俱佳的肉燕。
8面线糊
经营者:西街老记面线糊店
提起西街面线糊泉州人可谓耳熟能详,其主料为精制面线75克,辅料为虾糠150克,猪骨汤1000克,熟鱼肉200克,精盐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适量的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过当归)。
西街面线糊的老板曾焕萍先生介绍道,要做上乘的面线糊,首先要将虾糠包扎于纱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用中火煮半小时后,捞起虾糠,汤汁过滤待用,把熟鱼肉撕成丝,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汤和用虾糠煮过的汤汁并烧沸,再将精制面线稍捻碎放入沸汤锅中,加入精盐、味精调准味,淀粉调水徐徐舀入锅中,并不停推勺至面线浮起,锅中汤汁成糊状即可。
面线糊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泉州地方风味。点餐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卤大肠、小肠、醋肉、油条等,一人一碗面线糊,看你想加什么料,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卤汁,味道更美。
西街面线糊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曾先生介绍,他的父辈就开始经营面线糊,原本的老店在西街电影院对面,由于西街改造现迁址于市区六灌路(小肥羊火锅对面),店里的生意并没有受迁址影响,反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光顾。
9肉粽
经营者:鲤城东街钟楼肉粽店
如果不是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重,就不会有粽子的出现;如果没有乾隆微服巡访泉州的美丽传说,现在泉州的粽子就可能只是一团糯米,而不是包夹着各种丰盛配料的肉粽。
泉州的肉粽闻名于海内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东街钟楼肉粽最受大众认可。该店的老板蓝先生表示,东街钟楼肉粽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博采众家之长,并应民众饮食需求不断改良,使肉粽兼具古朴及现代的风味。
如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肉粽?首先是原料选择。该店挑选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配料选用农家猪肉、大虾仁、香菇、卤蛋、莲子混合而成,就连棕叶,也必须经过高汤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开棕叶,金黄的多角形粽子透着光泽,一股自然清香扑鼻而来,使人顿时食欲大增。将它蘸上花生酱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无穷。
东街钟楼肉粽店从一家只有一张桌子的小店,发展到目前拥有12家分店的连锁店。蓝老板说,肉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精品化和多样化,该店今后将致力于产品档次的提升,并着手开发香豆粽、黑米粽等新品种。
10卤鸭
经营者:贻庆美食楼
卤鸭应该算是流行最为广泛的小吃品种了。全国各地的卤鸭风味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代表泉州特色的要数洪濑卤鸭,而贻庆美食楼,又是洪濑卤鸭制作企业中的佼佼者。
从1983年算起,贻庆经营卤料生意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并带动了南安洪濑卤料产业的兴起。其制作的“贻庆鸡爪”曾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和“泉州名小吃”的称号。在此基础上,贻庆推出了具有特殊风味的卤鸭,同样获得了各方食客的认可,并在今年的美食节上荣获“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
该店的林老板介绍说,贻庆卤鸭成功的秘诀,在于原料选择、卤料配方及烹饪技艺上。贻庆卤鸭精选3斤左右的嫩鸭,脱毛去除内脏以后,放入卤汤中烹煮,并随后加入用独特配方制成的卤料包,再进行长时间的熬煮。
由于经过了脱水、脱脂,成品卤鸭一般只有1斤左右,色泽金黄透红、光亮;淋上配料,润滑多汁,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齿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贻庆卤鸭现已成为旅游探亲、佐酒的佳品。
这几年,贻庆的卤料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泉州各地都进行了布点,而且还在市区和洪濑分别成立了“贻庆美食楼”,往综合性美食连锁企业的方向发展。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259084
虾面,特别是吴再添小吃店的虾面味道很特别,是厦门的招牌小吃
"蚝仔煎".蚝仔是闽南话,也就是海蛎
闽菜的代表--"佛跳墙".经文火炖制三天三夜而成。名字取自“启坛菜香飘四邻,佛闻弃蝉跳墙"而得来。福建吃佛跳墙最出名的地方莫过于福州的"聚春园大酒店"了.
玩:
清源山:经常爬,当做锻炼,感觉不错。
牛姆林:山清水秀,感觉非常好。猴子们会早起看服务员们做早操。去过两次。
安溪:去过一次,印象太好了。一定会再去。
九鲤湖:去过好几次,有一次还是我开车,想起来有点后怕。但风景很好。
——中山北路靠近钟楼的地方,左边有个两人多宽的小入口,墙上好像写了个好大的“面”字,里面的沙茶面和排骨面真好吃!
——人民电影院对面的那个门旁边的通往旧少年宫的小巷子的第一家小炒,老板好象叫国啊,他做的牛肉炒青菜和虾仁汤,哎呀,回味呀……
——南俊巷的“乡情”,花巷的“小竹楼”,庄府巷旁边的“小洞天”,美食街的“姐妹”,少林路口的“好望角”,后坂的“小花园”,新华小区的“伏芳”等等,去打牙祭都是不错的选择。
啾啾螺——文化宫桥边、西街电影院对面
串串香——状元街榕树下那摊
烧烤——人民电影院一带、文化宫后门、****酒店对面小商品街入口的烤鸡翅和烤香肠、西街烧烤
肉粽——东街侯阿婆(另一家在西街影剧院门口)
面线糊——水门巷的国啊(加多多的白酒和多多的胡椒粉,加上新鲜的蟹肉和鱿鱼,再来份带酱油的油条,怎一个美字了得。泉州十大名小吃店之一)、中山中路和庄府巷交叉口拐角、旧顺济桥下、西街老记面线糊(六灌路有分店)
水煮活鱼——东街蜀园、全芳花园对面的重庆小洞天、湖心后街在群盛后面有家四川人开的饭店、前坂頣香园(好吃又特便宜,就是菜贵了点儿,但吃起来还是值的,很有满足感。)
石花膏四果汤——南门的石花膏(不用说,打小学开始就迷上了,泉州的十大名小吃店之一,星级石花膏店)、威远楼前面的四果汤也不错
炒田螺——西街的田螺王(西教堂知道吗?从开元寺继续往西走,过了路口就是西教堂,再往西就到了,它的对面有个小的菜市场,双塔菜场)晚上那里有灯,门口有很多车,店里发出各种吱吱的响声,呵呵,那就是了,泉州十大名小吃店之一)、小商品街入口
扁食——升文小学门口、奎霞巷口那家
菜头酸和枫果水——人民电影院巷口(闽南特色啊,估计只有泉州才有的吧)
猪脚——凤池、东湖龙潭的猪脚煲、津淮后街的南记真味馆的白水猪脚(精肉羹、肠灌肠、方肉)
牛餐——阿秋牛排(一段时间不吃谗得慌,阿秋归来不吃牛,说的就是吃了那的牛排其他店的牛排都对不上眼了),关帝庙对面,东兴牛肉店(老牌店,牛蹄不错,泉酒斜对面),百汇对面石狮牛肉羹(牛尾汤不错,再配上碗壶仔饭就更妙了),南俊巷的“许记牛肉馆”最干净,“牛杂”一定要泉酒对面的东兴牛肉店才叫棒。
海螺——西街电影院门口
肉燕——丰泽新城大门进去没多远的那个菜市场买肉燕,馅多,干净,味道也很不错(具体位置在新城正大门进去还没到圆盘右边有个小菜市场,往里走拐左,就看到一个比较干净的卖肉燕的小摊了);承天寺对面肉燕美食园
煎包——水门巷口,卫校门口的“福人颐煎包”便宜又干净
小笼包——侨光电影院旁的远芳小笼包(侨光电影院右手边那条小巷子内的小店,就是把电影院搬了也不能搬了那家店哦)
拌面——奎霞巷口那家、镇武巷的干拌面
羊肉狗肉——水门巷(进水门的左边。以前是第一间,现在是第二间)、西郊那边(不到田螺王的那边,位置居左,有两个店面,挺大的地方。里面的鸡卷也不错)、清蒙坪的老良狗肉(注:这都是朋友说的,本人可不好这口异类肉品)
醋肉——旧顺济桥下在支队年检那边的面线糊店里,新世纪酒店和那间泉州假日酒店中间那座桥那里的小摊,中菜市人民电影院对面的那个门旁边的小巷子(通往旧的少年宫) 第一家小炒老板好象叫国啊旁边的炸醋肉
鸭子——桥仔头建来发的盐鸭(好地方旁边),高速公路晋江入口的张林姜母鸭,美食街的永春石鼓白鸭汤(那汤可滋补了)
海蛎煎——百汇对面石狮牛肉羹(我怎么记得是深沪小吃??)
拉面——丰州桥头兰州拉面
酸菜鱼——全芳花园对面的重庆小洞天再过去的孟家湾
酸菜面——美食街的阿南酸菜面(没得说,便宜好吃又管饱)
水饺——闽泉酒店(还有炒鹅肠)
麻辣烫——西街影院前面
卤味摊——西菜口(右边那摊的比较好吃,摊主是个胖胖的男的)、西街孝感巷口对面的那个卤料店
包子——丰泽新村旁边后坂小区有一家东北人的包子店
绿豆糕——南菜七中旁边有家专门做的、一院旁边
牛筋——华洲牛肉友(过泉州大桥往青阳方向,过了隘门再向前约4百米,右边有一排10来间店面的破旧平房,倒数第二间店面就是了)
烤羊腿——六灌路天鹅王饺子馆里面
川菜——前坂“川梦情”,美食街“不见不散”
卤面——在美食街丰泽街这边的入口,有家叫铁记大排档的,就是正宗的泉州卤面
肉羹汤——后坂“南仔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622386/
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特色主食: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
特色汤类: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安溪水瓮菜,嫩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甜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四果汤
特色煎炸品:煎菜果(萝卜糕),鸡卷,春卷,醋肉,鲨鱼炸,鳗鱼炸,蚝仔煎(海蛎煎),糍(糍粑、糯米糍),满煎糕,薄皮油条。
其他特色食品:永春白粬,布包豆干,九重粿,鱿鱼干,蛏干,小干贝,卤猪舌,海蜇皮,桂花蟹
配料及酒水:永春老醋、甜酒,红米酒,惠泉啤酒
特产茶叶:铁观音,水仙茶
特产蔬菜:菠薐菜(菠菜),番薯(地瓜)
特产水果:余甘,芒果,荔枝,龙眼,槟榔,蜜桔(安溪蜜桔、永春金橘糖),永春芦柑。
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0处,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
晋江市 世界夹克之都 中国鞋都 中国伞都 中国拉链之都 中国品牌之都 全国百强县(市)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 ”、“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市)”、“中国陶瓷重镇”、 中国织造名镇、中国纺织 产业基地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石狮市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科技百强、文化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
南安市 中国石材之都 中国龙眼之乡 中国水暖城 全国百强县(市)
“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国龙眼生产基地县”
惠安县 中国石雕之都 全国百强县(市) 建筑之乡 渔业强县 食品工业强县
安溪县 中国茶都 “中国茶叶第一县”中国著名侨乡 全国百强县(市)世界名茶--铁观音 中国藤铁工艺品之乡 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 中国(安溪)特产城 中国家居工艺城
永春县 中国芦柑之都 中国永春白鹤拳 武术之乡中国著名侨乡 永春佛手茶
德化县 中国瓷都
泉港区 石油基地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点园区
鲤城区 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丰泽区 中国童装名城 中国树脂工艺之乡
洛江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区 省级双拥模范区
金门县 目前由台湾当局实际管辖,为“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和高等法院金门分院所在地,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归后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现代杰出诗人、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1962年游泉州,写了一首《咏泉州》诗。该诗镌碑立于开元寺: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
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
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
收复台澎今又届,乘风破浪待群英。”
泉州名胜
涂门街
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东湖公园
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五里桥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蔡氏古民居
位于南安官桥 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
开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崇武古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洛阳桥
泉州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 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由郡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天后宫
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位于泉州府治南德济门内,今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地处城南晋江之滨,古“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年代较早的一座,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莆田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座。
黄金海岸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由香港友帮国际集团独资兴建。
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仙公山
泉州晚霞
原名“双髻山”,位于洛江区马甲镇,于南北朝时(公元480—502年)祀“何氏九仙”而得名。其主峰758.5米,气势雄伟,岩崖陡立,云雾缭绕,径曲林幽,含烟凝翠,风光旖旎。
岱仙瀑布
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岱仙瀑布的左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4个,包括: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8个,包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毫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7个: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