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入划第五章——旅游市场的竞争逐步升级
2011-12-15 10:31:19
访问量:2881989
贾云峰:也就是说,旅游市场整体的前景不错,形势喜人,但是,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秩序也不合理,是一直存在的现象。
市场与资源的开发及管理,是制约我国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最大桎梏。
魏小安:其实,早在2002年的时候,旅游市场的治理整顿列入了中央政治局工作要点,进一步列入了国务院工作重点。客观来看,也反映了旅游产业规模大,社会影响大,和老百姓生活更加密切,说明旅游真正有地位了。消费热点、市场热点、投资热点,也必然是投诉热点。
贾云峰:尤其是,一到旅游高峰期,关于旅游的投诉就特别多。常见有关旅游的投诉,多半是消费者没有体验到旅行社或景区原先鼓吹的产品,而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招摇撞骗。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如今宰客的现象在旅游景区愈演愈烈。
其实,有投诉,是一件好事,证明消费者真正参与到市场中,对旅游产品有了心理预期,当现实与心理预期有强烈的冲突时,消费者能通过投诉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会有效地促进旅游从业单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魏小安:所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整顿,应该说见到了相应的成效。但是更重要的还不在于治理整顿,而在于这个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这几年,随着游客要求的提高,各地的服务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也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贾云峰:很多景区旅游资源的要素不匹配,守着一方山水,或一处人文景观,仅靠单纯的门票收入来维持经营,而不考虑除了“游”之外的吃、住、行、购、娱。有些地方,甚至连像样的饭店、宾馆都没有,更不用说让游客参与购物和娱乐活动。
还有一个现象是,有些景区不考虑自身的接待能力,为了敛财,不限制客流,不考虑游客安全,由于游客太多而发生意外事故的报道屡见报端。
比如,前些年,北京怀柔某个公园举办灯展。这个公园的接待能力只有1万人左右,结果,由于宣传造势很猛,结果在一个时段涌进了10几万人。一座大桥由于人流太大,发生坍塌,造成百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如果,根据场地接待能力限制售票数量,这类事故完全可以避免的。
旅游是一个很敏感的产业,意外恶性事故,对旅游市场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魏小安:由于体制原因,人为的以行政区划分隔离旅游线路,圈地经营,资源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共享,促销不能与周边形成联动,各自为营,更不会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做个广告或活动,发出去,就想等待这游客上门掏钱,也不对促销的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
贾云峰:古都洛阳向来以“牡丹之城”闻名天下,所以,洛阳发展以观赏牡丹为主导的旅游市场。但是,在每年一度的4月中旬,到5月的牡丹花会期间,各个牡丹种植园没有选择统一的宣传口号,没有分类指导游客,而是如狼似虎的各个招揽顾客,几乎算是逮着一个算一个,甚至随便圈一地儿栽种几棵,就算是牡丹园,全市大小足足有10多个牡丹园,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招牌品种可言。
魏小安:所以,除了要完善基础设施外,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也是改善旅游市场的首要途径。在市场上,旅游产品是一种信息化形态的产品,信息化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共产品,或者是准公共产品。所以,这里又是两个层面,叫做政府进行形象宣传,企业跟进产品促销,这是旅游的一个特点。
这几年,各地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现在有一个词,叫“国内旅游大串联”。首先是国内旅游界的大串联,然后才会形成旅游者的大串联,目的是促进本地的发展。从这个方面来说,见到了很显著的成效,也给各类旅游企业创造了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贾云峰:对于一个旅游产品,游客是否满意,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主观感受。也就是说,游客无法通过其它途径预知未来的体验感受和服务效果。那么,游客选择旅游产品的标准是什么?是品牌。
游客出游时是有选择偏好的,品牌好是选择偏好的一种,旅游企业的品牌就是游客做出决策的过程和结果。
魏小安:所以,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发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2002年9月,湖南省组织首届中国旅游品牌高峰论坛,原来设想300人参加,最后达到600人,超出预想。
2003年初,中国旅游报开展首届中国旅游品牌的评选活动,很热闹,比如一座名山争品牌,在当地搞万人签名,搞誓师大会,一队人浩浩荡荡进北京,这都是搞群众运动的路数,创品牌需要市场认可,但是至少反映了大家对品牌的重视程度。
2003年3月初,又搞了一个首届中国酒店品牌创新研讨会。这三件事都是首届,后来这几年,也一直在搞,并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品牌化发展,是下一步竞争的一个制高点,谁能在市场上形成真正的品牌,谁就能够在市场有相应的份额。
贾云峰:怎么样树立品牌?除了产品本身要过硬,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还亟需规范。旅游经营要良性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规范的市场管理。市场的无序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最终损坏的是旅游企业的信誉度,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是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靠市场本身是无法弥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出面通过行政手段,加以管制。缺乏管制,过度发育的旅游市场,即便基础再好,前景再广阔,也只能被游客所遗弃。
魏小安:这种规范更多体现在标准化的发展上,国家旅游局正式开展标准化工作,也就是10多年时间,但是通过这10多年的努力,在建立标准以规范市场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饭店星级标准的影响已经扩展到社会,游船星级标准、优秀旅游城市标准、旅游景区标准等等,都是通过制定标准,下达标准,大家按照标准进行创建,来逐步达到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的规范。
最近,为了适应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我们又专门组建了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直接归属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形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机构,也是想通过标准化,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
贾云峰:我认为,除了政府通过行政制定标准,出面干预外,作为景区管理公司等旅游企业,也应该秉承社会大营销的理念。要认识到,经济效益不是唯一的经营目标,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衡量一个旅游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主要指标,也是经营的重要目标。旅游企业收入的增长,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公众形象,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企业为公众和社会做出的贡献一定会收到经济回报。
魏小安:这就要求经营模式的创新。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升级,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只靠传统的竞争手段走不下去,在重复产品、重复市场、重复客户的情况下,靠传统的竞争手段不行,必须在经营方面创新,所以,现在旅游各个领域创新之风大盛,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贾云峰:说起经营创新,我觉得杭州西湖的经营模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杭州西湖在全国众多景点门票高涨的背景下,门票免费,根据杭州市政府统计:每年西湖门票收入减少2,000万元,风景区收入增加近1亿元,杭州市为此的增收是100亿元。此例,充分证明西湖景区并没有因门票收入的损失而经营亏损,反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
景区是以公共资源为盈利的单位,根据国际经验,是不依赖门票收入经营的,门票收入只是景区收入的一小部分,景区的主要收入,是游客游玩的相关费用和非游客的其它来源。杭州西湖就是依照这样的思路经营景区,放弃了门票收入,但是增加了总收入,获得了好声誉。杭州西湖门票免费的实施,不仅使旅游个体的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次数增加,同时旅游群体的数量增多,以及杭州西湖周边附属经济的增长,共同拉动了经济收入的上升。
魏小安:创新是企业在实战中操作出来的,不是政府部门所能设想到的,也不是很多国有企业脑子能够想到的。很多事情不在于我们有没有钱,在于我们有没有相应的思路,能不能形成创新的想法。
这种创新的态势是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国内有一批旅游集团正在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往前发展,这是将来真正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