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土楼一日游
2012-1-10 10:24:31
访问量:3060763
由于人生地不熟,路途有点远,又带着小孩想偷懒,所以图省事就报了当地的一日游。才发现,原来跟团走马观花的很没劲,全然都没有玩出它的精髓来。末了,连苗也开始崇尚自由行,告诉我,那些拿着大喇叭的人老是叫买东西,真烦人!
虽说差强人意,但土楼之闻名于世毕竟还是有它的道理的。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人的卫星在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发现了1500多座巨大的蘑菇状建筑。便以为这些深藏在福建省西南山区的异形建筑是中国神秘的核力量,还特意派人调查。后来才发现这边确实驻扎了一支名叫“993861部队”的部队,而深居一年后才明白,99不过是老人的代称,38是指妇女,61是指儿童,强壮的男丁早已经外出了,而那些神奇的建筑当然不会是什么核设施,它不过是中国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而已。从此,土楼名声大嘈。而现如今,聒噪不停的导游喇叭、熙熙攘攘的游客,早已取代了之前那份淳朴的宁静。
土楼顾名思义,就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形状大体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墙厚度大,所以隔热保温,冬暖夏凉。这奇特的形式在电视和书刊上也常看到,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当你翻山越岭,突然看到展现在你眼前的圆楼村落,你会不相信你的眼睛,惊叹世界上居然会有如此庞大的“怪物”,难怪日本学者称之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
当你走近圆楼,立在你跟前的是十几米高圆圆的封闭的土墙和那巨大的瓦顶出檐,仰望这庞然大物,不能不使你感受到它的壮丽与雄伟。走进圆楼惟一的大门,又惊奇地发现,里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与外围厚实的土墙完全不同,这里是圆圆的木头的世界,环周几十开间的木结构楼房连成一串,一层层回廊、一排排木柱组成极有节奏的重复韵律,黑色的瓦顶勾画出一个圆圆的天空。圆楼的外观与其院内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是夯土墙,一个是木梁柱;一个厚实,一个轻巧;一个封闭,一个开敞。圆楼的外观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其内院则是数百人聚居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居住空间。
还有一种是方形土楼,其平面格局与圆楼相似,只是平面非环形而是方形或矩形,它同样也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除此之外,福建土楼还有诸如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变异形式,这些奇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土楼造型,连同土楼这个泥土创造的奇迹所反映出登峰造极的夯土技术以及围绕土楼的传说典故和土楼的民俗风情,构成了一幅土楼文化的精彩画卷,使得它既神秘莫测又诱人探寻。
听导游介绍,最初的土楼是有钱人为了防盗匪入侵骚扰而建,如果遇到外来势力的侵袭和攻击,只要关上大门,守住要口,全楼安然无恙。因为土楼的大门是用二、三十厘米厚的不易着火的杂木制成的,有些门还钉了铁板,楼门上装有防火水槽。圆楼外圈一、二层不开窗,所以敌人攻到楼下也无可奈何,甚至围困一年半载,楼内柴米仍不断绝,生活依旧正常。有专家总结,土楼具有六种功能:1聚族而居;2教化娱乐;3防风抗震;4防火防潮;5安全防卫;6冬暖夏凉。
此次参观的土楼群,主楼是有土楼王子之誉的"振成楼"。
振成楼又称状元楼,始建于一九一二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座圆楼,占地五千平方米,耗资八万光洋,费时五年建成。大门上仍清晰可见的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将楼名“振成楼”的“振成”两个字嵌入联首,以表示楼主对上祖林福成、林丕振的敬重和纪念,意识是不论是国是家,都要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踏入振成楼大门,门厅门楣上刻“里党观型”四字,意思是“乡里邻里学习看齐的楷模 ”,上有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印。现在,楼中厅堂墙上显眼处也仍可见五幅横批,都是当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词。
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高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又是振成楼的一大建筑特色。
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既为全楼人婚丧喜庆的场所,又为族人议事聚会的大厅,还是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的地方。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而重达数千斤的石柱、石梁在八十多年前一无公路、二无汽车、三无机械作业的情况下,如何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让今人也难以想象。 “土”、“洋”相对,在振成楼中得到鲜明体现。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有“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之风,为土楼中罕见。
楼中内、外环楼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刚好位于八卦阴阳两极上。东边水井处于阳 极,相传建楼之初,不少打工仔喝了此井之水,后都成了工匠师傅,就有了“智慧井”之说。西边水井在阴极,水质清洌甘甜,常饮此水者皮肤娇嫩、乌发鲜亮,男的英俊、女的靓丽,而俗称“美容井”。游人到此,少不了要喝口井水,好变得聪明点、漂亮些。更为奇特的是,两井间距不过三十米,同处一水平面,却水温、水位和水的清澈度各不相同.楼中还有一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字王”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带”字可分解出一百多个字来,奥妙无穷。楼主为此悬赏,请高人破解其中奥秘,常常引得游人抓耳挠腮。 有了这一个个故事,荣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的振成楼就更加让人叹为观止了。它与北京长城、雍和宫的模型并为中国古建筑代表,还曾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
除此以外,还参观了著名的承启楼,另有一座已经忘掉名字的六百年的危楼。总之登上观景台,就可以看到著名的“四菜一汤”啦,为补遗憾,我还特意买了个小纪念品以作留念。
是啊,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而这里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更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